周霁强调,要借江出海,在“通”字上下功夫。统筹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全*,抢抓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建设重大机遇,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宜昌。要借江转型,在“转”上下功夫。继续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位置,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以落实长江大保护倒逼宜昌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推动码头整治从非法码头整治向无序码头整治延伸,加快港口主体整合步伐,着力构建“一城一港一主体”模式,统筹推进岸线空间集约节约利用,进一步腾出生态岸线,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人富,为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作贡献。
张家胜指出,推进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事关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全*、事关长江经济带好品质发展,是宜昌肩负的重大时代课题。要提高站位抓落实,站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好品质发展的高度认识推进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要攻坚克难抓落实,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按照时间节点一项一项推进。要形成合力抓落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市*、市**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市刘建新、王应华、张鹏,市**秘书长蒋正雄参加会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的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是开展贸易的必要条件
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会引起不同的分工,任何都不能够包揽一切,因而需要间的合作。间的商品和劳务流动是由商流和物流组成的,前者由交易机构按照惯例进行,后者由物流企业按各个的生产和市场结构完成。为了克服他们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开展与贸易相适应的物流。
1.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略合作。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达成*略合作,共同提升双方主业优势,逐渐达成共识。如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先后与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集团、TCL公司等结成*略合作关系。
2.大型企业实现提供链管理。
国内各行业的大型企业纷纷实施提供链(SCM)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鲁能帆茂物流公司在煤炭领域实行从煤炭挖掘、运输,到煤渣的回收、利用和废弃物深埋,从煤矿的采购物流到分销物流的一体化的资讯管理。提供链管理技术的应用是中国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体现。
3.外资物流企业不断进入。
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以后,都有较快的发展。如: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UPS)的中国出口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增幅高达125%。英运物流有限公司(EXCL)2004年业务量增长了60%以上。到2004年年底,中外运敦豪(DHL)的56家分公司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业务保持50%的增长率。
中国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突出。
中国只有130多万公里的公路,绝大多数还是二、三级以下的公路;6万多公里铁路,平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6公里铁路,不到欧洲的一半,与拥有四通八达运输网的北美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2004年港口接卸进口铁矿石2亿吨,同比增长38%,由于疏运能力不配套造成了压库压港,7月份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港存达3400万吨,同比增长了146%,年末仍高达2400万吨。而现有设施也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2.粗放经营的格*尚未根本改变。
①上通常把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作为衡量一个物流运作水准的重要指标。发达经过经济结构调整,推行现代物流运作模式,这项指标普遍降为10左右。中国的这项指标虽然有所降低,但2005年仍然高达18。6。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与这些差异较大,但也反映出物流运作效率方面的差距。②物流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还比较突出。在运输市场上,批量规模小、实力弱的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从事道路运输,导致空驶和超载现象并存。在仓储方面,一些冷藏、冷冻、恒温、恒湿,以及危险化学品储存能力不足,特别是从农田到餐桌的“冷链”没有形成。有专家估算,中国鲜活、冷冻农副商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到30。
3.物流企业资讯化程度仍然不高。
据对货运市场的调查,22家较大的货运市场共有货运企业950家左右,其中只有4家资讯化超过30,采用资讯系统的大约130~140家,不到七分。据中国物流资讯中心调查,中国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除了*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资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一。据《来华跨国公司物流服务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受调查的近百家来华外商投资企业中,高达80%的企业对物流服务商满意度的评价为“一般”。受访企业认为在物流服务商需要改进的方面,资讯传递效率排首位。
4.功能单一,缺乏特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业不仅要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还要实行一体化物流和提供链管理模式,提供从生产材料采购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一整套服务系统,包括相关的物流延伸服务,如包装、加工、配货等方面。而中国物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尚未完全落实到行动中,落后的管理、技术、设备也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
5.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并不断流失。
当前中国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比较缓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而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而且在中国设立的物流服务业外企大都实施“人员本地化”的开发与应用*略,其雇员一般以中国人才为主,在外资企业优厚待遇吸引下,一些优秀人才流失已初见端倪。
6.物流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①体制方面的障碍。物流的产业形态和行业地位不明确,物流组织布*分散,物流资源和市场条块分割,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等对资源整合与一体化运作形成体制*障碍。②*策环境的影响。由于物业的复合*,造成了与物流有关的*策分属不同部门,缺乏统一、透明的产业*策体系。虽然发改*等九部*已经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但仍需要落实。
复制链接:http://www.510701.cn/zhidao/show-1100.html